真菌性角膜潰瘍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種頑固的致盲率很高的化膿性角膜炎。近20年來,由于抗生素和皮質類固醇的廣泛應用,真菌性角膜潰瘍發(fā)病率相對增高,已不再是一種少見病。目前國內資料報告最多的為曲霉菌,其次鐮刀菌、念珠菌、酵母菌、頭孢霉菌等,患者絕大多數(shù)為農民,雖然整年均可發(fā)生,但主要集中在農業(yè)夏收和秋收季節(jié)。最常見的角膜損傷是農作物損傷,也有指甲挖傷,亦可見于其他性質的角膜炎繼發(fā)真菌感染。有人認為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或抗生素眼藥水等容易導致真菌感染,近年來因戴角膜接觸鏡污染發(fā)病者亦越來越多,同時全身或局部免疫力低下也是發(fā)病的因素之一。?
臨床上不同的致病菌種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但共同癥狀為起病徐緩,刺激癥狀輕微,早期潰瘍?yōu)闇\在性,表面為灰白或乳白色“苔垢”狀物所覆蓋,外觀干燥而少光澤,稍隆起,“苔垢”狀物易剔去,基質層有菌絲繁殖,浸潤較為致密,邊界因菌絲伸向四周,形成偽足,在其外圍分布有點狀混濁,形成所謂衛(wèi)星病灶。有時浸潤邊緣因膠原溶解而出現(xiàn)淺溝。在浸潤向深部發(fā)展時,組織壞死脫落,形成明顯潰瘍。隨著真菌毒素侵入前房,引起虹膜炎及前房積膿,晚期積膿質地粘稠,其內常含真菌。潰瘍最后可以穿破引起眼內炎。整個病程發(fā)展較為緩慢,可長達2~3個月。因真菌菌絲有向深部生長的能力,故易反復發(fā)作,有時潰瘍初步愈合,但旋又復發(fā)。?
診斷一般借助真菌的涂片檢查或真菌的反復培養(yǎng)加以證實。由于涂片檢出率低,培養(yǎng)時間過長,故對農作物外傷后發(fā)生的潰瘍,尤其起病不那么驟急的病例,在多種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應該首先考慮到真菌性潰瘍的可能,并積極采取治療措施。?